導航欄目
新聞中心
- 2024-02-23
- 2024-02-23
- 2024-02-23
-
2024-02-23
? 互聯網垃圾回收
產品展示
報廢設備拆除回收是集 “安全拆解、資源循環、環保處置” 于一體的系統工程,涉及工業設備(如機床、鍋爐)、工程設備(如挖掘機、塔吊)、電子設備(如服務器、生產線設備)等多種類型,核心目標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最大化資源回收價值、最小化環境風險。以下從核心流程、關鍵注意事項、資源回收方向、環保風險防控四個維度展開解析:
一、報廢設備拆除回收的核心流程
規范流程是避免安全事故、提升效率的基礎,通常分為 6 個階段,不同類型設備(如帶壓設備、帶電設備)會在細節上調整:
1. 前期評估與規劃(核心前置環節)
- 設備信息核查:明確設備型號、使用年限、結構組成(如是否含壓力容器、電氣系統、危廢部件)、安裝位置(如廠房內固定設備、室外大型機械),避免盲目拆解。
- 風險評估:識別安全風險(如設備是否殘留壓力、油污、有毒介質)、環境風險(如是否含鉛、汞、氟利昂等有害物質),并制定應對方案(如先泄壓、先清理介質)。
- 方案制定:確定拆解順序(如 “先電氣后機械、先附件后主體、先高空后地面”)、所需工具(如液壓剪、起重機、絕緣工具)、人員配置(需持證人員:如特種設備操作員、電工)及時間節點。
- 資質備案:若涉及特種設備(如鍋爐、電梯、起重機) ,需由具備《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證》的企業承接,并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備案,禁止無資質單位拆解。
2. 現場準備與安全防護
- 場地隔離:在拆解區域設置警示標識(如 “禁止無關人員進入”),用圍擋隔離,清理周邊障礙物,確保作業空間安全(尤其是高空拆解或大型設備)。
- 安全裝備配置:作業人員需佩戴安全帽、防砸鞋、絕緣手套、護目鏡;涉及高空作業時,需使用安全帶、搭設腳手架或作業平臺;涉及有毒介質(如廢油、制冷劑)時,需配備防毒面具、防護服。
- 斷能斷源:對設備進行 “斷能處理”—— 切斷電源(拆除電纜并掛牌警示)、切斷氣源(關閉閥門并泄壓,如壓縮空氣管道)、切斷液源(排空油箱、液壓油箱內的油液,收集至專用容器),避免拆解時發生觸電、爆炸、漏油事故。
3. 分步拆解(按 “從易到難、從輔到主” 原則)
- 附件拆解:先拆除設備的非核心附件,如儀表、管道、電纜、電機、控制面板等,單獨分類存放(如電纜歸為廢電纜,電機歸為廢電機),避免與主體部件混雜。
- 主體拆解:
- 小型設備(如臺式機床):通過人工或叉車搬運至拆解平臺,拆解為鑄鐵底座、鋼質外殼、金屬齒輪等部件;
- 大型設備(如塔吊、挖掘機):用起重機將主體分段(如塔吊臂、機身),再用液壓剪、氧割(需嚴控明火,遠離易燃物)拆解為可運輸的鋼構件;
- 帶壓 / 高危設備(如鍋爐、反應釜):需先由專業人員檢測內部壓力、清理殘留介質(如酸堿溶液),再切割拆解,禁止直接暴力拆解。
- 危廢單獨收集:拆解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廢物(如廢油、含汞溫度計、氟利昂制冷劑、電路板),需用專用密封容器收集,粘貼危廢標識,嚴禁混入普通廢料。
4. 分類整理與標識
拆解后的物料需按 “資源屬性” 分類,避免混雜影響回收價值,常見分類如下:
| 物料類型 | 包含內容 | 處理方向 |
|---|---|---|
| 金屬廢料 | 廢鋼(設備底座、外殼、鋼結構)、廢鐵(齒輪、軸類)、有色金屬(銅電纜、鋁散熱器、不銹鋼部件) | 鋼鐵類送廢鋼處理廠回爐;有色金屬送專業回收廠提純(如銅、鋁再生) |
| 電氣電子廢料 | 廢電機、變壓器、電路板、傳感器 | 電機拆解回收銅線圈 + 硅鋼片;電路板送資質企業提取貴金屬(金、銀)并處置危廢 |
| 危廢 | 廢礦物油(機油、液壓油)、廢制冷劑、含重金屬部件(鉛蓄電池、硒鼓) | 交由持有《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》的企業處置(如廢油再生、重金屬無害化處理) |
| 非金屬廢料 | 塑料外殼、橡膠部件(如密封圈)、玻璃(儀表鏡片) | 可回收塑料(如 PP、ABS)送塑料再生廠;不可回收部分送合規垃圾填埋場 / 焚燒廠 |
5. 運輸與交付
- 分類運輸:金屬廢料用專用貨車運輸(如廢鋼用重型卡車),危廢需用防滲漏、防腐蝕的專用車輛,且需持有《危險廢物轉移聯單》(即 “五聯單”),禁止與普通貨物混運。
- 交付驗收:將分類后的物料交付至對應回收企業(如廢鋼送鋼廠、危廢送處置中心),雙方核對數量、成分,確認無混雜后完成交接,留存驗收單據備查。
6. 現場清理與驗收
拆解完成后,對作業現場進行全面清理:
- 清理殘留廢料(如散落的螺絲、金屬碎屑)、油污(用吸油棉吸附后按危廢處置);
- 檢查場地是否有土壤、水體污染(如漏油是否滲入地面),若有污染需及時處置;
- 由委托方(如企業)與拆解方共同驗收,確認設備拆解完畢、場地恢復原狀、無安全隱患后,完成項目閉環。
二、關鍵注意事項(安全 + 合規雙核心)
1. 安全優先:避免事故風險
- 禁止 “三無” 操作:無資質、無方案、無防護的拆解絕對禁止,尤其是特種設備(如鍋爐、起重機),違規拆解可能導致爆炸、坍塌,造成人員傷亡。
- 明火作業管控:使用氧割、電焊時,需清理周邊易燃物(如塑料、機油),配備滅火器,作業人員需持 “特種作業操作證”,禁止在密閉空間(如設備內部)進行明火作業。
- 高空與吊裝安全:吊裝大型部件(如塔吊臂)時,需檢查起重機荷載、鋼絲繩強度,劃定吊裝禁區,禁止人員在吊裝下方停留;高空作業人員需系雙鉤安全帶,確保平臺穩固。
2. 合規底線:避免法律風險
- 資質合規:拆解企業需具備對應資質(如《營業執照》經營范圍含 “報廢設備回收拆解”,特種設備需額外持《特種設備拆解許可證》),禁止個人或無資質小作坊承接。
- 危廢處置合規:嚴禁將危廢(如廢油、電路板)混入普通廢料出售,或隨意丟棄 —— 根據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》,違規處置危廢最高可處 500 萬元罰款,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。
- 環保備案合規:若拆解過程中可能產生粉塵、噪聲(如室外大型設備拆解),需提前向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備案,采取降塵(如霧炮機)、降噪(如圍擋隔音)措施,避免擾民或違規。
三、報廢設備的資源回收方向(價值最大化)
不同類型報廢設備的核心回收資源差異較大,以下為常見設備的資源提煉重點:
- 工業機床(如車床、銑床):主體為鑄鐵 / 鑄鋼(底座、床身),可回收為廢鋼;電機、主軸含銅線圈,導軌含合金鋼,拆解后分類回收可提升 30% 以上價值。
- 工程設備(如挖掘機、裝載機):機身、鏟斗為高強度鋼(回收價值高于普通廢鋼);發動機含鋁合金缸體、銅質散熱器,液壓系統含銅油管,需單獨拆解。
- 電子設備(如服務器、生產線控制柜):外殼多為冷軋鋼板或鋁合金;內部含電路板(可提取金、銀、鈀)、變壓器(銅線圈 + 硅鋼片)、鋰電池(需單獨按危廢處置或梯次利用)。
- 特種設備(如鍋爐、壓力容器):殼體為鍋爐鋼(需檢測是否有腐蝕,合格后按廢鋼回收);若含換熱管,可能為不銹鋼或銅合金,需單獨分離。
四、環保風險防控(重點規避 4 類污染)
報廢設備拆解若操作不當,易引發多重環境問題,需針對性防控:
- 土壤污染:設備殘留的廢油、液壓油、酸堿介質泄漏,滲入土壤會導致土壤重金屬超標或有機物污染。防控措施:拆解前清空所有介質,地面鋪設防滲漏墊(如 HDPE 防滲膜),漏油用吸油棉及時清理,嚴禁隨意傾倒。
- 水體污染:清洗設備的廢水(含油污、除銹劑)、雨水沖刷拆解現場的污染物,若外排會污染地表水或地下水。防控措施:廢水循環利用(如經隔油池、過濾池處理后復用),禁止外排;雨水收集至專用水池,處理達標后排放。
- 空氣污染:
- 明火拆解時焚燒塑料、橡膠部件,釋放二噁英、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;
- 機械拆解產生的粉塵(如切割鋼構件時的金屬粉塵)。
防控措施:禁止焚燒,塑料 / 橡膠部件機械剝離后單獨處置;切割、打磨環節配備布袋除塵器,粉塵收集后回用或無害化處理。
- 危廢二次污染:電路板、廢電池、廢制冷劑等危廢若混入普通廢料,會導致后續回收環節(如廢鋼煉鋼)產生有毒物質(如重金屬揮發)。防控措施:全程單獨分類、密封存放,交由資質企業處置,留存轉移聯單備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