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航欄目
新聞中心
- 2024-02-23
- 2024-02-23
- 2024-02-23
-
2024-02-23
? 互聯網垃圾回收
產品展示
制冷設備(如空調、冷庫、冰柜等)含制冷劑、金屬部件及電子元件,回收需兼顧環保合規與資源循環,尤其需重視制冷劑的專項處置(呼應此前報廢集裝箱冷藏箱處理原則),以下為完整操作框架:
一、常見制冷設備分類及回收價值
(一)高價值核心品類(按應用場景劃分)
- 工業級制冷設備
-
- 常見類型:冷庫壓縮機組、中央空調外機、工業冷水機、冷藏車制冷機組
-
- 核心回收部件:
? 壓縮機(轉子式 / 螺桿式,銅線圈 + 鑄鐵缸體,完好者可翻新復用,報廢者拆解銅、鐵,單臺價值數百至數千元)
? 冷凝器 / 蒸發器(多為銅管 + 鋁翅片,銅回收率高,噸價約 5 萬元,鋁翅片噸價約 1.3 萬元)
? 儲液罐(鋼制或不銹鋼材質,可回爐重煉)
-
- 制冷劑類型:多為 R22(需管控)、R410A(環保型),需專業抽取回收(嚴禁直接排放)
- 商用 / 家用制冷設備
-
- 常見類型:商用冰柜、展示柜、家用冰箱、掛壁式空調
-
- 回收價值重點:
-
-
- 空調外機:壓縮機(核心價值件)、銅管(占比約 10%-15%)、外殼鋼板(占比約 60%)
-
-
-
- 冰箱 / 冰柜:蒸發器(銅管)、壓縮機(小型,價值低于工業級)、保溫層(聚氨酯泡沫,需按固廢處理)
-
-
- 典型價值:1.5 匹空調回收價約 300-800 元(依成色、壓縮機工況浮動),家用冰箱回收價約 100-300 元
- 特殊制冷設備
-
- 類型:實驗室低溫冰箱(-80℃)、醫療冷藏柜(涉藥品 / 試劑)
-
- 特殊性:需先清理內部殘留物品(如過期試劑),確認無化學污染后再拆解;部分含防爆部件,需專業機構檢測后回收
(二)需專項處置的危險部件
- 制冷劑(核心危廢)
-
- 風險等級:R22(含氟,破壞臭氧層,屬國家管控物質)、R32(易燃易爆)
-
- 處置要求:必須由持《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》的單位,使用專用設備抽取、儲存,轉移時需填寫《危險廢物轉移聯單》
-
- 違規后果:隨意排放可處 10 萬元以上罰款,造成污染需承擔生態修復責任
- 廢棄電子元件
-
- 包含:設備控制面板(含電路板、電容)、溫度傳感器、繼電器
-
- 處置規范:屬 “電子廢物”,需交由具備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證書》的企業拆解,提取貴金屬(金、銀、鈀),避免重金屬泄漏
二、制冷設備回收四步標準流程
1. 現場評估與風險識別
- 技術檢測:
? 用壓力表檢測制冷劑泄漏情況(壓力低于 0.5MPa 可能存在泄漏)
? 測試壓縮機運轉工況(通電檢測噪音、振動,判斷是否可修復)
? 檢查是否涉危(如醫療冰箱需確認是否接觸過感染性物質)
- 價值定級:
? 一級(可復用):壓縮機正常運轉、制冷劑無泄漏,回收價為新機的 15%-25%
? 二級(拆件回收):壓縮機報廢但核心金屬部件完好,按材質重量計價
? 三級(危廢處置):含污染殘留或制冷劑泄漏嚴重,無回收價值,需支付處置費
2. 合規資質核查
- 收購方必備資質:
? 《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備案證明》
? 若涉及制冷劑 / 電子廢物,需額外具備《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》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證書》
- 產權與安全文件:
-
- 提供設備購買憑證(或報廢證明),避免回收贓物
-
- 涉醫療 / 工業用途的,需提供使用登記注銷證明
3. 拆解與環保處置(關鍵環節)
- 第一步:制冷劑抽取
? 由持證人員操作,使用環保型制冷劑回收機,抽取后儲存在專用鋼瓶(標注制冷劑類型)
? 嚴禁直接排放(即使是環保型制冷劑,也需集中處理)
- 第二步:核心部件拆解
? 優先拆解可復用部件(如完好壓縮機、銅管),單獨存放并標注狀態
? 電路板、電容等電子元件單獨分類,避免與金屬部件混合
- 第三步:剩余材料處理
? 外殼鋼板、儲液罐等按金屬廢料分類回收
? 保溫層(聚氨酯泡沫)、塑料外殼按一般工業固廢處置,不可隨意焚燒
4. 回收憑證與存檔
- 必備文件:
? 制冷劑抽取記錄及轉移聯單(涉危時)
? 設備拆解清單(含部件去向)
? 回收合同(明確材質、重量、計價方式及環保責任)
- 存檔要求:所有憑證保存至少 3 年,以備環保、市場監管部門核查
三、回收風險規避與注意事項
- 警惕 “粗放回收”
-
- 拒絕無資質個人回收(可能直接排放制冷劑、丟棄危廢),選擇能提供完整處置憑證的企業
-
- 拆解現場需確認:是否配備制冷劑回收設備、是否有危廢臨時儲存區
- 明確計價方式
-
- 核心部件單獨計價:壓縮機、銅管需單獨稱重(避免與普通鋼材混算,銅價遠高于鋼材)
-
- 區分 “回收價” 與 “處置費”:涉危設備(如泄漏制冷劑的機組)可能產生處置費,需提前約定
- 安全防護
-
- 拆解時佩戴防毒面具(防制冷劑泄漏刺激)、絕緣手套(防電路觸電)
-
- 避免在密閉空間操作(防止制冷劑積聚引發爆炸或中毒)